2135人感兴趣发表于:2020-06-17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公差 只要是我们制作的产品,无论用多精密的设备,无论做多大的努力,其尺寸和形状也是无法完全符合理论数值要求的。那么,做到多少才能与理论形状、位置相近呢?我们把该相近程度用数值来表示,这就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 形位公差的标准化—— 1950年 工业化国家向ISO组织提出统一形位公差概念及文字表示方法的“ABC提案” 1969年 ISO组织正式发布形位公差标准ISO/R1101-Ⅰ:1969《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Ⅰ部分 概论、符号、图样表示法》 1978年~1980年 ISO组织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正式重新加入ISO组织,并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基本标准 1996年 ISO组织成立了专门的ISO/TC21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委员会,负责形位公差及其图纸符号国际统一化工作。 ![]() 经过多国的长期共同努力,终于有了这国际统一化的14项形位公差符号——就是下面这张表,赶紧收藏吧~ ![]() 1 形 状 公 差 01 直线度 ▲图样示例1:在给定平面内,公差带必须在距离为0.1mm的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 ▲图样示例2:在公差值前加注记号φ、则公差带必须在直径0.08mm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02 平面度 ▲图样示例:公差带是位于距离0.08mm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03 圆度 圆度,即通常所说的圆整程度,表示零件上圆的要素实际形状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状况。圆度公差是在同一截面上,实际圆对理想圆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图样示例:公差带必须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0.03mm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04 圆柱度 ![]() 05 线轮廓度 ![]() 06 面轮廓度 ▲图样示例:公差带是由包络一系列直径为0.02mm的球的两条包络线之间,诸球的中心理论上应位于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1 07 平行度 ![]() ▲图样示例:如公差值前加注记号φ、则公差带为基准平行直径φ0.03mm的圆柱面内。 08 垂直度 垂直度,即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图例说明:公差带必须位于距离为0.08mm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09 倾斜度 倾斜度是表示零件上两要素相对方向保持任意给定角度的正确状况。倾斜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成任意给定角度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 ▲图例说明:在公差值前加注记号φ,则公差带必须位于直径为0.1mm的圆柱面内。该公差带应平行于垂直于基准A的平面B,并与基准A呈理论正确角度60°。 10 位置度 位置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点、线、面等要素,相对其理想位置的准确状况。位置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图例说明:公差带前加注记号Sφ时、公差带是直径0.3mm的球内区域。球公差带的中心点的位置是相对于基准A,B及C的理论正确尺寸。 11 同轴(同心)度 ![]() 12 对称度 对称度是表示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的状态。对称度公差是实际要素的对称中心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理想对称平面所允许的变动量。 ![]() ▲图例说明:公差带是距离为0.08mm、且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或直线之间的区域。 13 圆跳动 ![]() ▲图例说明1:公差带是垂直于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0.1mm,且圆心在同一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14 全跳动 全跳动是指零件绕基准轴线作连续旋转时,沿整个被测表面上的跳动量。全跳动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连续的旋转,同时指示器沿其理想轮廓相对移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 |